- 手机:
- 13564805630
- 电话:
- 021-57708796
- 邮箱:
- 838717855@qq.com
- 地址:
- 上海市奉贤区民乐路88号3幢110室
7月23日,央视新闻联合懂车帝,在真实高速/城市道路模拟辅助驾驶事故场景引发行业震动。模拟结果显示,在高速夜间遇施工路段加卡车的场景中,仅47%的测试车辆能实现安全避让;面对儿童突然冲出过马路的突发状况,有效刹停的车辆占比也仅为58%。
这组数据不仅揭开了当前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短板,更让“智驾”宣传与技术现实之间的鸿沟浮出水面。
岚图汽车高管邵明峰在个人微博发文称,懂车帝封闭高速测试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行业在极端场景下仍存技术共性瓶颈:高速避险、感知系统对非标障碍物识别等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个人社交平台转发了懂车帝《懂车智炼场》辅助驾驶科普节目的高速公路场景的测试视频,并配文称:“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
与此同时,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社交媒体发文说:“这次测试的结果我们和大家一样都是从媒体上看到的,我们不关注排名,因为任何测试、排名都是相对的、短暂的,但对安全的要求却没有上限。同时,也希望大家看到,这次测试的本意并不是排名,而是提醒大家专注路况,安全第一。”
智界汽车、AITO汽车、鸿蒙智行分别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文称:已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试”,不予置评,态度耐人寻味。
此前,不少车企用“有路就能开”“全场景覆盖”等描述,悄然弱化了“驾驶员必须随时接管”的核心前提,将辅助功能包装成“半自动驾驶”,本质上是用营销噱头掩盖技术短板。
测试争议的背后,是辅助驾驶系统引发的安全事故隐患。此前,一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的车辆在德上高速公路发生严重事故,三条鲜活生命的逝去,为行业敲响警钟。
事故发生后,工信部迅速采取行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车企在宣传中不得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容易引发误解的名词。
多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纷纷调整宣传话术,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或“智能辅助驾驶”。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认为:“今天‘智能驾驶’,尤其是‘高阶智能驾驶’这个词存在着一些误导。这次加严监管并不是说不允许做自动驾驶,而是不允许做模糊不清的L2+,只要达不到L3,甭管你L2+加到多少,它永远是辅助驾驶。”
7月23日下午,国新办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明确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完全自动驾驶功能,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
监管的介入直指车企两大软肋:一是技术宣传的夸大其词,二是安全责任的刻意模糊。此前,部分车企在事故发生后,往往以“系统仅为辅助功能”为由推卸责任,却在销售时暗示系统“可自主驾驶”,这种两头讨好的逻辑,本质上是将安全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如今,工信部要求车企严格规范宣传用语,正是倒逼企业正视技术边界,履行告知义务。
回顾行业发展,2015年无人车概念亮相后,国内自动驾驶赛道迅速升温。据烯牛数据显示,2015年无人车亮相铺垫之后,每年新增自动驾驶企业数量迅速上升,到2018年新增近100家。
2024年,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速腾聚创、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则在港交所挂牌。此外,易控智驾、Momenta、MINIEYE、纵目科技、希迪智驾等企业也纷纷积极递表,谋求上市机会。
在资本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部分车企为突出产品竞争力,对辅助驾驶系统的宣传逐渐偏离技术本质。2014年,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International)首次发布了所谓的“J3016标准”,将自动驾驶技术划分为L0-L5共6个等级,其中L2为“部分自动化”,需驾驶员全程监控并随时接管,而L3及以上才涉及“有条件自动驾驶”。
但从L2、L2+再到“智驾”,随着新能源车的自动驾驶系统的不断迭代,系统的称呼也被当作卖点,开始越来越玄幻,越来越模糊。
此次测试与监管行动,或将推动行业回归理性。对于车企而言,真正的“秘密”不应是如何用话术忽悠消费者,而应是如何坦诚面对技术短板,优化极端场景下的决策逻辑,强化对用户的安全提示。唯有如此,“智驾”才能从营销噱头回归辅助本质,真正成为保障出行安全的工具,而非吞噬生命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