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564805630
- 电话:
- 021-57708796
- 邮箱:
- 838717855@qq.com
- 地址:
- 上海市奉贤区民乐路88号3幢110室
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以下统称“四部门”)组织专家对首次集中申报的方案进行了初审和择优评审,研究确定了首批9个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据了解,联合体由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组成,在9个汽车生产企业中,有7个车企试点的产品类别为乘用车,其中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广汽乘用车、上汽集团、北汽蓝谷、一汽集团以及唯一的新势力车企蔚来。另外,宇通客车和上汽红岩所对应的客车和货车也同样入围。
而车辆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试点过程中将系统开展产品测试与安全评估工作,探索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事实上,去年11月,四部门已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根据通知,四部门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试点的组织实施共分为试点申报、产品准入试点、上路通行试点、试点暂停与退出、评估调整等阶段。
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此次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只是完成试点申报阶段的遴选,并不代表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取得准入许可或允许上路通行。接下来,四部门将指导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开展试点实施工作。
四部门解读称,此次试点预期效果之一是基于试点实证,加速形成系统完备、务实高效的法律法规、管理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安全评估等支撑能力建设,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业内认为,与一些国家更注重单车智能的发展路径不同,我国较早确立了“车路云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方案。多地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车路云协同,弥补“单车智能”的不足,进一步助力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共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9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6800多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8800万公里。
那么,接下来将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与“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有何区别?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由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组成联合体自愿申报,通过遴选符合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而“车路云一体化”试点以城市为申请主体,旨在开展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等建设,形成统一的车路协同技术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健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促进规模化示范应用和新型商业模式探索。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也是L3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保障,除了技术领先和安全可靠,还需要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为准入试点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之前多家车企已经获得了L3测试牌照。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此表示,企业取得相应测试牌照,主要应用于产品研发过程,通过开展实际道路测试,验证产品在实际道路交通运行环境下的安全性。充分的产品研发测试验证,是后续产品量产应用的重要基础,也是此次试点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