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564805630
- 电话:
- 021-57708796
- 邮箱:
- 838717855@qq.com
- 地址:
- 上海市奉贤区民乐路88号3幢110室
新年伊始,各家车企争相秀肌肉,亮出交付成绩单。其中,比亚迪实现302.44万辆销量,顺利完成全年目标。理想则在最后一个月突破单月五万交付大关。
对于2024年,业内预计新能源汽车批发量将达到1100万辆,净增量为230万辆,渗透率则将会达到40%。此外,不少机构认为,自动驾驶功能或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新需求,未来智能驾驶功能或成为整车销量的胜负手。
2024年1月1日晚间,比亚迪披露产销快报显示,公司2023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4.1万辆,包含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36095辆。
总体来看,比亚迪2023年全年累计销量302.44万辆,超额完成此前制定的2023年全年销售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2023年的3月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后出席了一场投资者沟通会。当时他表示:比亚迪的目标是2023年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王传福表示,比亚迪2023年的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
王传福当时还表示,比亚迪未来2-3年还是会用人海战术,用大量的研发人员来保持颠覆性迭代的能力,拼的是工程师,拼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拼的是市场战略,拼的是规模优势。至于某一项技术对我们来说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我们的技术池子里有很多鱼,关键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
今年最为亮眼的新势力车企无疑是理想汽车。数据显示,理想汽车12月份月销突破5万大关,约5.04万辆,同比增长137.1%。2023年全年累计交付37.6万辆,同比增速达182.2%。截至2023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超60万辆,在国内新势力车企中首屈一指。
蔚来12月交付新车18012台,同比增长13.9%。2023年四季度,蔚来共交付新车50045台,同比增长25.0%,季度交付量超交付指引。2023年全年,蔚来共交付新车160038台,同比增长30.7%。截至2023年12月31日,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449594台。
零跑汽车12月交付量达18618台,连续刷新交付量历史新高,实现119%同比增长。2023年累计交付144155台,同比增长超29%,成立至今累计交付已超30万台。
2023年12月,小鹏汽车月销继续稳定在2万辆平台,具体销量为2.01万辆,略高于11月份,同比增长78%;2023年全年累计销量突破14万辆,同比增长17%。截至2023年底,小鹏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已破40万辆。
极氪12月交付达13476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9%;2023年度累计交付量约11.87万辆,同比增长65%。
据初步统计,2023年12月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达21.9万辆;2023年全年销售新能源车112.3万辆,销量位居中国车企第二。
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埃安表现也可圈可点。2023年12月广汽埃安销量4.59万辆,同比增长53%,2023年累计销量为48万辆,同比增长77%。
依托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叠加AITO问界新品的推出,赛力斯销量继续暴增。据公司公告,赛力斯2023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万辆,同比增长153.21%,环比增速为76.8%。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3.15万辆,同比增幅达210.03%。
2023年12月,AITO问界系列交付新车2.45万辆,环比增长29.96%,其中问界新M7贡献交付大头,12月交付量为2.06万辆,累计大定已突破12万辆。
除此之外,2023年12月26日上市的问界M9,七天内累计大定已突破3万辆。交付能力方面,问界2024年起单月交付量预计将突破3万辆。
据第一财经报道,12月开始,包括极越、比亚迪、小鹏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宣布降价,在以价格吸引用户的同时,车企还以各种花式手段来加速目标用户的转化。
在各种价格优惠、促进销售以及新产品的攻势之下,多家新能源车企实现销量新高,其中数家车企12月销量占到了全年销量的20%以上。
2023年,岚图全年销量为50552辆,其中12月销量为10017辆,占全年销量的19.8%;赛力斯全年销量累计销量为106703辆,其中12月销量为31490辆,占全年销量的29.5%;北汽极狐全年销量为30016辆,12月销量为8004辆,占全年销量的26.7%;智己汽车全年销量38253辆,12月销量为10412辆,占全年销量的27.2%。
2023年12月29日,奇瑞新能源发布车型价格官降通告称,奇瑞新能源旗下两款车型将从2023年12月29日零时起进行官方降价,最高降8000元。奇瑞新能源早早表示,此次官方降价打响新年官降第一枪。
在奇瑞宣布降价之前2日,极氪007正式上市,其20.99万元的起售价较预售时下调2万元,和智界S7、星纪元ES等532(5米车长、3米轴距、20万级价格)市场的成员相比,极氪007进一步下拉了532入门的售价,更有不少分析认为极氪把定价压力给到了尚未正式公布售价的小米SU7。
2023年大家都在说卷这个字,其实这已经不稀奇了,汽车4P营销全方位开始卷,卷价格、卷产品、卷渠道、卷促销。2024的市场压力一定还会很大。这两天我们也在看陆续发布的新车,毫无疑问,纯电市场将会迎来消费升级。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表示。
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中国车市的格局将会较为明显,部分车企将会在激烈的淘汰赛中折戟沉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多位车企高管表示,2024年内卷和混战并不会结束,反而会越演越烈。
对于新能源车后市,业内均认为仍会持续增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增速约40%,整体渗透率超40%,乘用车领域单月渗透率有望超过50%,迎来产业发展重要里程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2024年新能源车市场增长相对乐观,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预计达到1100万辆,净增量达230万辆,同比增长22%,渗透率达到40%。
不过,他也提到,2024年的新能源车市场面临一定的需求群体结构压力。从国家保险数据分类的出租、单位、私人三大购买群体来看,目前租网约市场的规模接近暂时饱和,网约车带来的拥堵压力加大,收入下降明显。
而且,根据乘联会零售数据分析技术线路增量变化显示,近期纯电车增速放缓明显,插混车同比增速较高,但近月来的插混环比走势明显放缓,因此2024年的插混增长可能明显减速;增程式电动车的今年增长加速明显,但规模有限;因此新能源增长的新动能不足。
崔东树也提到,从行业效益看,缺少稳定现金流的企业难以持续增长。目前传统自主品牌车企的新能源车发展日益走强。他同时表示,除头部企业之外,新能源车仍面临一定的亏损压力,亏损卖车的规模难以持续扩大。
同时,多部门近期接连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通知》、《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等文件,对L3/L4自动驾驶的准入规范提出具体要求,明确高阶智驾事故责任归属,并同步开启首批企业的遴选工作。而且多家车企国内L3测试牌照也在相继下发。
在特斯拉和华为等头部车企引领下,智能驾驶正处在向前快速迭代的过程中。不少机构认为,自动驾驶功能或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新需求,未来智能驾驶功能或成为整车销量的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