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564805630
- 电话:
- 021-57708796
- 邮箱:
- 838717855@qq.com
- 地址:
- 上海市奉贤区民乐路88号3幢110室
智驾地图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静默革命。在AI驱动下,它正从冰冷的坐标库蜕变为理解路况、预判风险、甚至参与决策的智能产品的核心支撑。
今年5月,在WGDC20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现场,泰伯智库发布了《智驾地图市场研究报告(2025)》。报告指出,AI正推动智驾地图从“数据提供者”向“先验知识库”角色转变。
这一观点与业内多位高管的言论相契合。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蒋晟在今年6月公开宣称:高精度地图从未退场,它只是融入了AI的血脉。“我们要把多年积累的时空认知,变成AI和智驾的DNA密码。”
腾讯自动驾驶总经理苏奎峰也向泰伯网表示,智驾地图对于提升自动驾驶全链路中各环节的价值都非常重要。“从我们接触到的客户反馈来看,当前阶段行业正在从追求全覆盖,有图无图都能开,转向智能驾驶的用户体验、安全性、连续性等综合性能,地图的重要性和核心价值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公开信息显示,AI时代下,智驾地图正沿着智能化升级或与AI产品深度融合的路径演进。
2024年7月,百度地图正式推出新一代数字孪生地图DuEarth,不仅给人看,还要给大模型算法用,加速数字孪生和地图引擎融合的技术创新;
2025年4月,高德地图推出全球首个地图领域的AI导航智能体 NaviAgent,具备情感识别、意图理解、情绪表达等三维交互体系,目前已陆续向全国用户推送;
同月,腾讯地图也搭载DeepSeek模型,推出了AI导航智能体,支持全国360城车道级导航、227万个停车位引导。
除了产品层面的升级,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智驾地图的内涵与应用已经发生质的变化。
首先体现在名称上。智驾地图从业者刘青(化名)透露,自去年以来,已经有小鹏等多家车企进行内部调整,将地图部门更名为时空数据部门。“这说明车企在现阶段或者未来一段时间内更看重地图数据所承载的时空特性。”
其次,地图数据在智驾系统中应用的底层逻辑也已发生转变。“智驾地图正从数据库变成模型参数。”苏奎峰指出,算法尤其是大模型技术发展颠覆了地图的使用方式,“模型本质上是知识的压缩,摄像头、雷达、定位等传感器作为模型的观测输入,经过导航、道路几何等地图信息训练的模型推理,可以输出自动驾驶所需的、更丰富的信息,包括局部的道路几何、拓扑等信息。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智能驾驶过去对地图的存储和使用方式。”
苏奎峰判断,未来不仅是智驾地图,各种地图数据都有可能会以大模型的形式存在,而不是现有的数据库表和查询模式。即便是现在,多模态大模型已经渗透到地图从采集调度到生产、验证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已经给行业带来重大改变。
这一观点在车企的智驾架构设计中得到印证。北汽集团研发总院院长王磊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阐述北汽搭建的“5层架构”时表示,高精度地图服务被纳入车辆数据和信息接入云端平台。
同时,多家智驾企业研发的“世界模型”中,也融入了地图数据或时空信息数据元素。四维图新方面提出,将地图的时空认知注入世界模型,让世界模型继承地图的时空认知,是ADAS演进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智驾行业对于地图数据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据苏奎峰回顾,在2022年前后,车企掀起了“全国都能开”的智驾军备竞赛。为实现全国道路的快速覆盖,“去高精地图”一度成为行业口号。
“车企如果想在全国各地卖车,那么就需要自动驾驶功能覆盖范围足够广,这样一来,高精地图的成本、覆盖度、鲜度等因素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反而成了制约因素。”他补充道,“车企用什么地图方案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在全国范围内都能支持辅助驾驶功能,支持全国都能开。”
因此,在这一阶段,图商纷纷推出轻地图、SD地图等非高精地图产品。如四维图新发布轻量化地图HD Lite、腾讯推出HD Air轻量级高精数据地图产品、高德地图推出HQ Live MAP,百度地图也提供LD数据、HD数据两种不同的产品形态以供车企选择。
泰伯网在此前文章《无图拯救智驾》中提及,在“无图”趋势下衍生出轻图或者是定制化地图(又称为“SD Pro”)产品,即由图商根据车企的具体需求,如所需数据、路况等,进行定制化采集。
然而,随着行业深入发展,热潮退去后,新的问题与新的需求随之显现。苏奎峰坦言:“当时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强调体验和接管率,但现阶段用户要的是安全、连续、舒适。因此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所接触到的车企、tier1供应商等都在增加地图要素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地图数据的价值被行业重新审视。“要想让车辆能够开的连续,开的舒适,开的好,就需要从SD导航地图向更高维度推进。”苏奎峰解释,由于局部感知能力,特别是BEV+Transformer感知能力提升,使得车辆的局部感知能力足够强,不需要高精地图就可以满足局部运动规划需求,但在超视距场景,尤其是变道策略选择等方面,仍然需要先验信息,需要地图数据支撑。
在他看来,当车辆需要追求用户体验时,先验信息变得至关重要,甚至不可或缺。“不同自动驾驶方案能力各异,对地图要素的使用程度和侧重也不同,肯定不会是简单的SD地图或导航地图就能满足的。”
车企人士刘洪(化名)从需求角度强调了地图数据的不可或缺性。他指出,车企更看重地图数据的时空特性。“从技术演进逻辑看,特斯拉已验证了数据驱动算法和技术迭代的可行性。本质上,任何车企都离不开时空数据。”
他进一步解释,“从纯粹技术逻辑看智驾系统或许可以不用地图,但基于当前技术水平的局限性和泛化能力的考虑,以及中国道路的复杂性,我仍然认为需要地图数据为智驾提供一份‘参考’和安全冗余。”
此外,即便自身拥有地图团队的车企,依然会选择与外部图商进行合作。对此,苏奎峰表示,无论是从运维还是研发的角度来看,车企需要图,需要覆盖广、成本低的图,也需要适合自己算法、保证更好体验的图。“我们(图商)更多是做一些通用的地图产品,车企是满足自身或车型特定要素的轨迹或其他几何信息。双方团队具有互补性。”双方有很大的互补合作空间,车企和与图商的更多的是协同合作,根本不存在竞争逻辑。
《智驾地图市场研究报告(2025)》数据显示,据泰伯研究院预测,智驾地图市场2025年将达54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7亿元。“轻地图”方案将巩固其市场主流地位,数据闭环的效率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将成为决定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市场参与者将持续洗牌。
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及整合扩张中,智驾地图的市场参与者们该如何抓住机遇,哪些图商会脱颖而出?
对此,刘洪依据其在车企的工作经验判断,目前主要图商在市场竞争中各具优势,不同车企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也有所不同。“例如,部分车企以开放性为重要考量,而另一些则相对封闭。若合作图商仅提供‘黑盒子’数据,车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修改时配合不佳,会影响智驾整体功能和业务推进。”
其次,他认为图商在重点区域的覆盖率较为关键。他指出,近两年智驾领域的关键词之一是“拓城”,这与图商关系密切。“所有车企发布拓城计划时,基本都要求目标区域是图商或车企自身已采集或测试过的。”
他补充道,每家车企都有自身强势的销售区域,在选择合作的图商时会看重他们在这些区域的数据情况。“当然在达成合作之后,图商也会根据车企要求,在特定区域倾斜资源。”
至于合作模式及技术发展,正如泰伯智库在报告中所说,终端用户最终关注的是安全、可靠、舒适且覆盖广泛的智能驾驶体验本身,而非地图的具体技术实现。
在调研过程中,刘青等从业者向泰伯网进行展望——随着AI技术逐步发展,智驾地图的终极形态将是深度融入车辆驾驶神经系统的“隐形的伙伴”,即地图的终点是“消失”,成为隐入智驾系统的基因。“它不仅是被查看的对象,同样也会成为车辆感知世界的第六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冠2亚!国乒大满贯奖金已定:王楚钦10.18万最多,孙颖莎仅1.2万
联合国发表关于中国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声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铅中毒毁掉孩子一生!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曝华硕 ROG XBOX Ally 标准版定价 599 欧元,X 版约 899 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