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

斯年智驾完成数亿元融资自动驾驶行业迎来2024年开门红—龙8头号玩家-国际平台官网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龙8永远不变。
全国服务热线:021-57708796

TELEPHONE

Product Center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
13564805630
电话:
021-57708796
邮箱:
838717855@qq.com
地址:
上海市奉贤区民乐路88号3幢110室
新闻动态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斯年智驾完成数亿元融资自动驾驶行业迎来2024年开门红
发布时间:2024-04-08 05:13:36 点击量:

  1月3日,场景物流无人驾驶公司“斯年智驾”宣布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力合资本及浙江金投鼎新(浙江金控旗下管理人)联合领投。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斯年智驾自成立以来的第6轮融资,也是2024年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笔融资。

  近两年来,投资机构对于自动驾驶行业的热情出现衰退。行业对于自动驾驶的技术可行性、法律风险以及商业价值存在诸多疑问。而斯年智驾的新一轮融资,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资本市场对更易落地的自动驾驶场景信心的回归。

  2023年,自动驾驶行业悄然复苏。在乘用车领域,2023年7月中国发出首张“高快速路段有条件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即业内通称的L3牌照)。2023年下半年,乘用车领域的头部企业纷纷发力高阶智能驾驶,再一次引发了公众对于自动驾驶的关注。

  而在矿山、港口等封闭场景,L4级别的自动驾驶作业已经实现了常态化的“安全员下车”,即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换句话说,在特定场景,自动驾驶的商业价值已获得了证明。

  一直以来,自动驾驶都是AI皇冠上的明珠。有AI从业者感慨:“只要人们信任自动驾驶汽车,人们就会信任人工智能带来的一切革命。”

  从《三国演义》的木牛流马,到达芬奇在1478年设计的“自走车”,人类对于自动驾驶的梦想从未停止。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传感器与AI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研发才开始步入正轨。

  如今,自动驾驶早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在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内,装载着外卖和快递的自动驾驶小车已随处可见;在北京、深圳、苏州等试点城市的特定区域,打开手机App就可以呼叫自动驾驶的网约车;而在矿山、港口等封闭场景,无人驾驶的矿车、卡车、平板车,已经实现了无人化作业,开始替代人类完成繁重的工作。

  纵观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矿山、港口已然成为了自动驾驶等级最高的场所。当开放道路的乘用车还在挑战L3级别自动驾驶时,矿山、港口的卡车已经实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并实现了“安全员下车”,做到了真正的无人化。

  与开放道路相比,矿山、港口作为封闭场景,路况相对简单,车辆行驶速度低,也不存在开放道路特有的法律风险问题。与此同时,矿山、港口对于无人驾驶存在着极为迫切的商业需求。种种因素叠加,让矿山、港口成为了无人驾驶的先行者。

  而在矿山、港口两个场景中,港口由于更高的数字化基建水平,以及更强的付费能力,往往更重视对自动驾驶的投入。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港口自动驾驶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具商业价值的市场。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中国百万吨以上的集装箱码头约有6000~8000辆集卡车,约1.5万~2万名司机。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到2025年,仅港内集装箱无人驾驶运输市场的整体规模就可达到100亿元。

  官方资料显示,自2020年成立以来,斯年智驾的无人运输车队先后进驻宁波港、唐山港、珠海港、苏州港、厦门港、宿迁港、潍坊港、青岛港,项目覆盖中国沿海与内河港口。截至2023年底,斯年智驾的无人运输车队规模已达220辆。目前,斯年智驾的无人运输场景覆盖港口、散货集散地、物流园区和场间短驳等。

  去年6月,斯年智驾曾宣布获得来自新创建集团的战略投资;仅半年时间,斯年智驾再次完成新一轮融资。成立3年完成6轮融资,斯年智驾以每半年/轮的速度成为自动驾驶赛道的“吸金户”,持续受到资本的青睐。

  斯年智驾创始人兼CEO何贝表示:“一方面是资本看好场景物流、看好港口领域广阔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运营规模快速增长,成本优势得到验证,让资本看到了充足的收益可能。”

  与开放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相比,港口场景车速低、路况相对简单。但与此同时,港口驾驶也有其独特的技术挑战。例如,港口环境会随着集装箱的堆放形态变化而变化,大量金属集装箱会干扰定位、通讯信号。此外,港口装卸作业需要车辆实现厘米级的精准停位,其对精确度的要求甚至高于开放道路。

  针对港口的复杂环境,斯年智驾坚持软硬件全部自研。何贝透露:“因为港口高温、高湿、高盐,并伴随很多颠簸震动,如果我们在硬件层面都无法完成自研的话,车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排查,我们也无法保证一个通用的硬件在我们的车上能不能够稳定的运行,所以,我们坚持自研。”

  龙8国际 long8平台

  事实上,在港口自动驾驶这一场景中,公司要做的远不止“自动驾驶”本身。对于港口业主而言,通过自动驾驶实现车辆的无人化行驶只是个开始。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加高效地分配任务、调度车辆,才是业主与自动驾驶公司需要思考的关键。

  对此,何贝直言,行业尚无成熟经验可循,斯年智驾也曾经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这也是必经的阶段。斯年智驾通过强化学习+驾驶数据积累决策算法,以提升运营效率。他预计,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港口无人驾驶车队将在运营效率上比肩乃至超越人类车队。

  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是,在中国乃至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深化,用工成本上涨的大背景下,未来会有更多港口拥抱自动驾驶。

  这是一笔简单的经济账:一个A2驾照的司机,包含工资、社保、福利在内的用人成本在每月万元左右,按三班倒计算,单车的司机成本在每月3万元左右,全年成本为36万元;而无人集卡的硬件改造则是一次性投入,即使考虑到后续的硬件运维、折旧与云端运营人员成本,港口业主也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回本。

  不过,单纯的经济账可能不会完全打消港口业主对于自动驾驶的顾虑。因此,在公司成立之初,斯年智驾选择将按运力付费的“运营模式”作为主打——斯年智驾直接运营自动驾驶车辆,港口业主按运力付费,无需承担任何风险。

  而目前,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升,斯年智驾开始采用销售模式——港口购买经过改造后的自动驾驶车辆,并在后期按期缴纳SaaS服务费。

  对于斯年智驾等自动驾驶公司而言,这样的商业模式也更回归科技公司的本质。不管是运营还是销售,究其本质,都需要给客户做长期运营。因为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商业角度出发,自动驾驶都不可能是“一锤子买卖”。

  在技术层面,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高速迭代期,曾经领先的企业也可能被后来者超越。何贝称,斯年智驾的理念是,保持1-2年的技术代差,才可以长期立足。例如,斯年智驾打造了国内第一个可实现有人/无人混行的港口,并将批量混行能力作为核心优势。

  而在商业层面,专注港口场景的自动驾驶企业,需要真正理解客户业务需求,积累足够的工程化实践经验和运力运营能力,才能真正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这也是在技术之外,斯年智驾持续打造的核心能力。

  何贝预计,到2025年,国内港口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将达到10%左右。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80%~90%。而最后的10%~20%,受制于港口规模及业主对于作业灵活性的需求,可能仍然由人工完成。

  例如,港口的运输量存在波峰波谷。对于港口而言,理想的运营模式是,按照波谷的运量配置无人驾驶运力,在运输量的波峰波谷间采用常态化的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协作作业,可最大限度优化运力及成本。

  因此,斯年智驾可实现有人/无人混行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更显其价值。这不仅仅是当下过渡期的选择,也是港口领域未来长期存在的模式。

  而在港口之外,斯年智驾也在探索更多物流场景。目前,斯年智驾已经完成了铁矿、煤矿、粮食、钢卷、纸浆捆包件货等干散货、件杂货项目的测试运营。

  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到2025年,港口干散货运输、物流园区运输、场间短驳运输领域的潜在市场空间分别为300亿、420亿、1560亿元,远大于港内集装箱无人运输的100亿元规模。

  相对于矿山等其他封闭场景,以结构化道路为主的港口场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可迁移性更强。因此,以斯年智驾为代表的港口自动驾驶公司,在其他场景下的潜力值得关注。

  在何贝看来,在场景物流之外,斯年智驾的另一个第二增长曲线,是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中东、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是中国科技玩家出海的首选。这些国家渴望复制中国的成功模式,港口无人化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于港口无人化的需求,则更加迫切。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面临着更严峻的人工成本问题。

  何贝举例称,在韩国,卡车司机的平均年薪在7万美金左右,是当地白领平均年薪的2倍。老一代的港口司机正在逐步退休,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则越来越排斥港口司机岗位。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发达国家的司机人力成本将进一步增长。

  斯年智驾在2023年启动了海外市场扩张。何贝表示,斯年智驾计划在2024年、2025年分别实现一定比例的海外营收。在中国跑通的商业模式,也将因地制宜的运用到海外市场。

  龙8国际 long8平台

  本轮投资方力合资本副总裁许奔波表示:“无人驾驶技术,是不亚于能源结构变革的、在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但短期内,受限于法律、伦理、技术等因素,需要在封闭或半封闭场景逐步培育、应用。因此,当前赛道场景的体量很重要,但赛道的场景特征,及该特征能否有效延伸到更广阔的赛道,同样重要。斯年智驾的创始人具备深刻的产业洞察力,其切入的场景、选取的技术路径和实行的商业模式,都是在当前赛道有极强竞争力的。”

  何贝透露,斯年智驾计划在2026年完成IPO。按照业界从业者及行业分析师的判断,港口自动驾驶渗透率将在2025年-2030年实现高速增长。届时,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