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564805630
- 电话:
- 021-57708796
- 邮箱:
- 838717855@qq.com
- 地址:
- 上海市奉贤区民乐路88号3幢110室
惠州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 土地出售 • 厂房出售 • 产业园招商 • 企业选址
无人驾驶,是指让汽车自身拥有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并自主实现车辆控制的技术。
目前,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进展显著,商业化进程加速。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无人驾驶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无人驾驶上游为核心技术,包括感知定位、决策规划、控制执行,感知定位包括雷达和定位,决策规划包括决策和通信,控制执行包括线控底盘、底盘域、灯光、动力;
中游为整车厂和测试评价,整车厂包括包括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企业,测试评价包括环境感应和应急处理;
下游为运营及服务,包括共享汽车、无人驾驶巴士/通勤车、普通消费者、维修维护等。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升级,受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高级辅助驾驶中激光雷达应用渗透率提升、以及机器人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中国激光雷达市场驶入快车道。
2023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约为75.9亿元。据预测,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139.6亿元,2026年将达到230亿元。
头部企业中,禾赛科技以34%的市场份额稳居激光雷达行业榜首;图达通依靠蔚来汽车的持续出货,以28.4%的市场份额夺得第二名。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持续增长,对汽车芯片的需求日益旺盛,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增长显著。
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达794.6亿元,同比增长7.5%,2023年约为850亿元。据预测,2024年汽车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905.4亿元。
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目前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前五厂商占比接近50%。其中英飞凌占比最多,以13.2%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
其次分别为恩智浦、瑞萨、TI及意法半导体,占比分别为10.9%、8.5%、8.3%及
2023年我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1300亿元,据预测,2024年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528亿元,2026年有望达2127亿元,智能座舱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智能座舱重点企业包括华阳集团、远峰科技、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索菱股份、路畅科技。
所谓V2X,与流行的B2B、B2C如出一辙,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在中国,V2X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023年中国V2X技术市场规模约为528.62亿元,同比增长5.72%。据预测,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550亿元。
V2X技术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未来交通的新趋势。在V2X技术领域,有多家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并推动该技术的发展。
车载通讯模组,是将存储器、功放器件、芯片等集成在同一块线路板上。通过无线模组,汽车可以实现通讯及定位功能。
中国车载通信模组出货量由2020年的5893.2万片增至2023年的11517.9万片,据预测,2024年中国车载通信模组出货量将达15452.7万片。
国内主要通信模组企业主要有移远通信、广和通、美格智能、有方科技、芯讯通。
目前,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动BAT等企业进入市场、加大投入研发技术,无人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23年我国无人驾驶市场规模约为3301亿元,同比增长14.1%。据预测,2024年我国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将达3832亿元。
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逐渐步入商业化。2022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约为100.4亿元,同比增长7.15%,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110亿元。据预测,2024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120亿元。
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自动驾驶技术正从L2级别向L3+级别过渡,部分商用车自动驾驶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我国量产乘用车自动驾驶等级正在由 L2向L3+过渡。
2023年我国在售新车L1渗透率约为11%, L2渗透率达51%,L3和L4渗透率分别为20%和11%。
近年来,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共发生多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巨大,主要投资热点集中在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上。
2023年中国无人驾驶投资事件共101起,已披露融资金额约313.22亿元。2024年上半年中国无人驾驶投资事件共59起,已披露融资金额约181.28亿元。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厂商纷纷布局无人驾驶领域。无人驾驶汽车企业包括知行汽车科技、经纬恒润、东软集团、东风汽车等。
目前中国无人驾驶相关上市企业数量多,其中,前五十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共10家。北京市和浙江省均为5家,并列第二。
各地在无人驾驶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建设测试示范区、推动商业化运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方式,不断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