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564805630
- 电话:
- 021-57708796
- 邮箱:
- 838717855@qq.com
- 地址:
- 上海市奉贤区民乐路88号3幢110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表示,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7万亿元,年均增长11.3%;快递业务量从2020年的830亿件增长到2024年的1750亿件,年均增长20%左右。邮政快递规模经济效应持续放大,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如今,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平均每天揽收快件超过5亿件,庞大的业务量背后是高效的资源配置,相当于每一秒就有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通过寄递网络在国内外流动。
“十四五”期间,邮政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AI大模型助力企业从仓储管理到末端配送,全链路推进智能化升级变革;“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派送环节大显身手,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响应速度,快递最高日揽收量达7.29亿件。
赵冲久称:“深度对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国家物流枢纽,积极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国内快递服务时效性、服务质量、性价比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十四五”期间,邮政业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优势更加明显。航空快递运能不断增强,铁路运快递已经常态化,无人机低空物流网络建设持续加强。邮政业不断深化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的协同发展,通过嵌入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物流要素与经济要素的协同集聚融合。目前,全国累计建设冷链转运中心58个,助力优质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发展入厂物流、国际供应链等新模式,累计打造1600多个业务收入超百万元的重点项目;有力服务电商直播等线上新型消费,去年支撑网上零售额超过13万亿元。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出行服务更便捷,全国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十四五”期间,公众出行选择更多元。高铁、民航成为快速出行的首选。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出行,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达到40个。自驾成为跨区域出行的主流。平均每天约1.3亿人次选择自驾方式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全国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通勤出行得到有力保障。每天有1亿人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乘坐出租车、网约车“门到门”出行。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称:“出行服务更便捷。我们大力推进智慧出行,线上售票、电子支付、刷脸出行等广泛应用,一次购票、一次支付、一票通行加快实现。全国80多个枢纽城市、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81%,北京西站等一批客运枢纽实现铁路与地铁安检互认。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半数以上通公交。”
此外,“十四五”期间,公众出行体验更美好。交通运输部开通定制客运线余条,满足了旅游、通勤、商务出行等个性化需求。1.3万个公交站台进行适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铁车站可无障碍进出站、上下车。针对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的易拥堵路段采取“一段一策”疏堵保畅,高峰时保障了单日超过7000万辆车通行。全国累计建设充电停车位6.2万个,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98.4%,高速公路日均通行新能源车占比提高到20%左右。
国家铁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铁路路网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时速350公里运行的高铁线条,五年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将近4万亿元。
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表示,“十四五”以来,高铁营业里程增加了1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主框架基本成型,全国19个主要城市群全部实现了高铁连通。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了6.6万公里,西部路网越织越密。一批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和铁路物流基地建成投产。这五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将近4万亿元,有效发挥了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
国家铁路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时速350公里运行的高铁线公里。单日旅客发送量屡创新高,今年5月1日突破了2300万人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开行覆盖全部31个省份,平均每天发送旅客近1000万,约占旅客总数的八成。铁路客运的骨干作用越来越显现。铁路货运每天装车超过18万辆,80%以上用于运输煤炭、粮食、石油、化肥等国计民生重点物资。
安路生表示,区域通达效率进一步提高。重点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京津冀地区实现市市通高铁,形成了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和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每天开行动车组超过2400列,实现了公交化运营,促进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高铁里程超过3000公里,广深港高铁14分钟就可跨越深港,成渝双城之间每9分钟开行1列高铁,每天人员往来超过100万人次。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公里运营,到那时成渝间可实现50分钟通达。
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预计到2025年年末,民用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70个左右。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称:“我们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了。十四五期间,民航每年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都超过1000亿元,成都天府、青岛胶东等一批现代化机场先后建成投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预计到2025年年底,民用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70个左右。”
除了地面设施外,我国还加强空中通道的建设,京昆、广兰、沪兰、沪哈、中韩、京广等多条空中大通道全面建成,有效缓解了航班快速增长带来的空域紧张问题。
“十四五”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优化完善航线年,国内航线个,目前,航空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国际航线个城市。
宋志勇称:“我们的服务品质越来越好了。十四五期间,我们大力提升运行效率,航班正常率保持在较好水平;千万级机场航班近机位靠桥率提升至83.8%,上下飞机更加便捷。”
此外,民航局还和铁路部门不断完善全流程空铁联运产品,目前已有22个运输机场和火车站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6家航空公司与铁路12306平台实现系统双向“软联通”。智慧化服务方面,国内旅客自助值机占比超过7成、具备无纸化便捷出行能力的运输机场超过260家,机上WIFI使用越来越广泛,旅客云上生活越来越丰富。
民航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国际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3.4%。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称:“十四五期间,我们制定了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围绕规模领先、安全可靠、智慧先进、优质高效4个方面设置了14个发展指标,整体来看,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目标。”
民航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航空货邮运输量达到898.2万吨,相比2020年增长32.8%。在跨境电商等产业带动下,国际市场成为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要驱动,今年上半年,国际货邮运输量达到203.7万吨,同比增长23.4%。
宋志勇表示,运营主体实力增强。截至2024年底,全国货运航空公司有13家、货机达到268架,相比2020年分别增加2家、82架。东航物流、南航物流、国货航相继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服务链条不断延伸,综合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航空企业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达44%,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宋志勇表示,我国航线网络不断优化。国内形成以主要城市群、都市圈为核心的航空货运通道,目前已经通航50个国家的106个城市,畅达全球核心市场。此外,“十四五”期间,国内首个专业性货运机场鄂州机场建成投用,智慧设施设备加快运用,货运单证电子化率稳步增长,中转、联运保障效率不断提高,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宋志勇称:“下阶段,我们将加快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优化关键资源配置,拓展国际航线网络,尤其是加快新兴市场布局,提升航空货运通道保障韧性;引导行业加强与制造业、跨境电商等产业的协同,按需设置前置货站,强化航空货运中转能力,提高通关服务便利化水平;加强航空物流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引导行业以创新技术赋能解决业务开展中的堵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