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564805630
- 电话:
- 021-57708796
- 邮箱:
- 838717855@qq.com
- 地址:
- 上海市奉贤区民乐路88号3幢110室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无人机不仅在物流、农业、影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也为众多追求创新和挑战的年轻人提供了崭新的职业路径 —— 无人机飞手。日前,无人机技术应用和无人机飞手职业发展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
无人机服务已广泛且深入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与变革性。在通信电力巡检领域,以往依靠人力进行野外线路巡检,效率低下且受地理环境制约严重。如今,借助无人机,工作人员能轻松突破这些限制。例如甘肃武威利用 “电力 + 北斗” 无人机开展电力通信巡检作业,借助北斗高精度服务,无人机可精准抵达巡检点,搭载的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能敏锐捕捉熔纤盒破损、光缆螺栓松动等细微异常,并实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过去人工巡检几天才能完成的光缆线路,现在几小时即可搞定,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在光伏面板清洁方面,传统人工清洗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在偏远、复杂或高空区域作业时,还存在较大风险。而 “无人机清洗光伏板” 技术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专用清洗无人机搭载清水系统、喷头、毛刷或高压风机,可对光伏板表面进行非接触式或低接触式清洁作业。以杭州萧山里士湖科创园为例,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员工使用无人机清洗光伏板,原本需运维人员一整天完成的工作,无人机仅需 2 小时,清洗效率提升 5 倍以上。
农业生产中,无人机同样大显身手。播种环节,相比传统机械播种,无人机省时省工省力,能精确控制每亩用种量,通过精准航线定位保证播种质量,平均每台无人机每天作业效率可达 300 - 400 亩。施肥时,无人机施肥高效、精准,不受地面环境限制,能缩短施肥时间,降低对秧苗损伤,一架植保无人机三天就能完成 1000 亩地的施肥作业。在西乡塘区坛洛镇的沃柑基地,大疆 T60 无人机开展植保飞防作业,5 分钟就能完成 4 亩地的肥料喷施。
紧急救援物资投放领域,无人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灾害发生,道路受阻,传统救援方式难以快速抵达时,无人机可凭借灵活机动的优势迅速出动。如 2024 年 12 月 29 日夜间,江门市应急管理局接到两名群众被困鹤山市马耳山的警情后,救援队利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功能对该区域进行扫描搜索,精准锁定被困位置,通过 “空地联动” 的救援模式,历时近 5 小时成功解救被困群众。
测绘勘探方面,无人机能快速获取大面积地形数据,绘制高精度地图。其搭载的专业测绘设备,可对复杂地形进行详细探测,为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提供关键数据支持。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 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而无人机作为这一领域的先锋,其产业优势尤为突出。目前,中国注册无人机数量已达百万架以上,这不仅标志着无人机市场的快速扩张,也预示着对专业飞手的巨大需求。
近年来,围绕物流配送的竞争日益激烈,众多电商巨头和技术公司纷纷发力布局低空配送体系,推动物流服务迈入地面加低空的新阶段。以美团为例,截至 2024 年初,美团无人机已在多个城市建立了常态化运营航线。在深圳、上海等城市的 11 个商圈,已落地 28 条常态化运营航线,配送服务覆盖办公、景区、市政公园、医疗、校园等多种场景,累计完成用户订单超过 25 万单,平均配送时长仅为 12 分钟,较传统模式提高了近 150% 的效率。这意味着,在城市中,原本需要较长时间等待的外卖配送,现在能以极快的速度送达消费者手中,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京东、顺丰等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无人机配送新模式。顺丰丰翼无人机围绕 “急”“难”“险”“贵” 不断拓展新应用场景,已实现高原、山地、城市、海岛等全地形覆盖,在快递配送、同城急送、应急救援、医疗运输、生鲜冷链等全场景下实现常态化运行。其中,大湾区日均飞行上千架次,日均运输单量 2 万单,较传统运输效率提升 50% 以上。而且,顺丰丰翼无人机已在跨城公域物流、私域物流实现盈利,未来随着运单量提升、运营规模扩大,将从飞得多进入飞得好阶段,并实现全面盈利。
无人机配送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不仅限于外卖和快递。血液、药品等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医疗物资,以及海鲜等易腐坏物品的快速转运,都能通过无人机配送得以实现。例如,合肥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的开通,以及武汉首条血液运输低空航线的开通,无人机载着救命血浆,在市区车流之上与时间赛跑,极大地提高了特殊物品的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各企业共同瞄准 2035 年的 3.5 万亿规模低空经济市场,不断推动无人机物流配送技术的完善与应用场景的拓展。
成为一名合格的无人机飞手并非易事,需要跨越重重关卡。扎实的操作技能是基础,飞手要熟练掌握无人机的起飞、降落、悬停、航线规划等操作,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飞行环境。同时,还需通过严格的资质认证。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7 公斤以上的无人机商业航拍等活动必须持有 CAAC(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执照,否则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及刑事责任。
2024 年实施的这一条例,彻底重塑了行业规则。企业招标设置了硬性门槛,90% 的光伏吊运电力巡检项目明确要求超视距资质,无证飞手被挡在行业优质订单门外。并且,像大疆极飞等厂商对 M300 农业无人机等高端机型设置执照激活锁,无证者连设备都无法启动。这一系列举措,凸显了持证上岗在无人机行业的重要性。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持有 CAAC 执照的飞手仅有 30 万人,而市场需求缺口高达百万之众。在薪资待遇方面,持证飞手与无证飞手的收入断层已然显现。初级视距内飞手月薪约 5000 - 8000 元,而超视距持证者薪资普遍达 1.5 万 - 3 万元,从事吊运物流等特种作业的飞手更可月入 4 万 + 。在农业领域,持证植保飞手作业单价较无证者高出 30% - 50%,年收入差可达 10 万元。
对于有志于投身此行业的人来说,除了获取必要的飞行资格证书外,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数据分析技能有助于飞手更好地理解无人机采集的数据,从而优化飞行方案、提高作业效率;设备维护技能则能确保无人机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保障飞行安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对于如何发展无人机产业及物流服务,记者采访了深耕无人机制造与服务多年的行业专家——氢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一涵,她主要谈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政策层面看,面对无人机产业迅猛发展的态势,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但是仍然需要管理部门需要与产业共同探索与协作,推动行业发展,促进相关管理政策的确定及落地。例如,一些地方政府提供示范区和使用许可支持,为无人机物流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从技术角度看,技术进步无疑为无人机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导航技术方面,GPS + 视觉导航技术的应用,使无人机能够更精准地定位。在城市环境中,GPS 信号在高楼密集区域易受遮蔽与干扰,导致定位精度衰减,而同步搭载视觉导航与惯性导航技术的无人机配送系统,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确保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也能准确飞行。新型电池技术不断涌现,为无人机续航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希望。有的无人机采用 “锂 + 钠” 混合储能系统,钠电池负责应对极端环境,锂电池专注高频次快充,这种组合的储能系统,既能适应漠河的雪原,也能应对重庆的坡道。还有氢电混合技术,氢燃料电池比锂电池轻,同时续航时间更长,能让无人机在天上连续飞行 3个小时,大大拓展了无人机的作业范围和应用场景。智能调度系统的应用,更是大幅提高了整体配送效率。例如在杭州低空管理中心,监控中心大屏能实时显示全域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电池状态、货物重量等数据,调度员可通过 “上帝视角” 优化航线,使整体配送效率显著提升。
第三,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如今各个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无人机人才。飞手的职业,不仅仅是无人飞行器的驾驶员,还应该成为相关行业应用的工程师,需要跨学科技术和知识的积累。有志于从事无人机服务的技术人才,应该深耕一个领域或行业,可以先从组装、项目协同等基础工作开始,逐渐积累技术性经验。
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里,无人机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象征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与智慧。无论是对于渴望冒险的年轻人,还是寻求突破的企业而言,无人机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在无人机时代,勇于冒险的新人类必将在这片广阔的蓝天下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