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564805630
- 电话:
- 021-57708796
- 邮箱:
- 838717855@qq.com
- 地址:
- 上海市奉贤区民乐路88号3幢110室
央广网西安4月9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何楠)“今年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八周年。八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创新案例985项,其中38项成果全国推广、106项全省推广,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综合试验的重要平台。”4月8日,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孟军介绍。
在推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方面,陕西自贸试验区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上线运行金融服务、数据验证服务等19大类247项地方特色服务功能。
空港新城功能区建成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监管场地,上线运行“互联网+进口快件跟踪系统”,落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业务。加快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建设,聚集上下游企业320余家,29家企业在16个国家和地区布局36个“海外仓”。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积极探索创新服务型制造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级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西安高新功能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12%。西咸新区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贸易、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沣东新城功能区对医药物流产业的仓储端、管理端、供销端、服务端进行数智化转型。
杨凌示范区加快推进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开展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搭建国际粮农全产业链和跨境订单农业服务平台,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0个境外农业园区,加快形成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合作体系,“杨凌农科”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合作的靓丽名片。
陕西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探索出口货物“区港一体化”监管新模式,西安综保区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缩短50%。
中欧班列(西安)常态化开通18条国际线条“+西欧”集结线路,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985列、货运52.4万标箱,分别增长25.1%、21.9%,陕产货值占比超40%,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已成势见效。
此外,陕西持续提升西安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制定“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用。新开复开国际客运航线条、运营全货运航线条,客货运航线个城市,“一带一路”航线个城市,实现中亚“五国七城”通航全覆盖。落地全省首单“空铁联运”业务以及首单飞机整机拆解业务,填补航空产业链末端空白。2024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703万人次、同比增长13.7%,货邮运输量达29.05万吨、同比增长9.3%。
“我们立足秦创原建设总窗口和‘科创自贸’建设,开展‘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创新试点,加快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先后获批建设的无人机、氢能、智能网联、机器人4个聚集区入选全省建设序列,数量居全省第一。”西咸新区发改商务局局长刘洪涛介绍。
据介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聚焦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促进自贸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目前西咸新区启动了西北首个智能驾驶商业化试点,制定发布全省首个开发区级、全市首个市区联动的科技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内容涵盖秦创原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296个条款的总窗口“政策包”。
为加快“科创自贸”建设,西咸新区出台了“十万英才聚西咸”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制度,搭建“秦才云”人才服务平台,获批西北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引进高层次人才544名,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率先在全省开展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试点,落地外籍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4个、注册外资公司17家;评定“自贸强干人才”19名,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8.9万名。
此外,在深化国际产能协作方面,西咸新区组建了未来农业方向科技企业“技术出海”创新联合体,成立西北首个科技企业“技术出海”专业服务团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出海服务中心,并推动无人机研发中心等5项国际合作项目在中俄丝路创新园落地。
孟军表示,2025年,陕西将以国家层面《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为根本遵循,积极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八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创新案例985项,其中38项成果全国推广、106项全省推广,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综合试验的重要平台。